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期刊导读

乡土文化的特色之美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集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景观建设是这项工程的一个重点方面。 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推动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集生态、生活、生产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乡村景观建设是这项工程的一个重点方面。 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推动下,乡村景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和进展,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然而,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规划,过于强调现代化的升级改造,在村庄整治和迁建过程中导致当地一些文物古迹、人文传统、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遭到破坏。一味模仿示范村的模式,也使得一些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被一个个千篇一律、面孔雷同的村庄所取代,造成了乡村原有风貌和特色的丧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了乡村景观建设中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缺失。如何将当地的乡土文化元素运用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乡土文化指的是农村一定区域内,当地居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乡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为习惯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传统文化形态,主要构成元素有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建筑等。乡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乡土文化从存在的形态上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的乡土文化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俗工艺品等;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文化包括民风民俗、行为方式、民间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乡土文化体现了乡民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具有地域性和独创性的特征。它服务于农耕社会,是整个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当地居民凝聚力的文化形态。同时,它也是人们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载体,是整个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乡土文化”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但是其核心的理念和主要的内涵始终如一,就是倡导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乡土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乡村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生产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自然景观、聚落景观和生产景观的综合体。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个:本地的自然环境、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其中乡土文化是乡村景观建设的文化根脉和“软实力”,它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凝聚乡民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景观建设。乡土文化中所蕴含的地方精神、地方情结以及信仰等,已经渗透到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留住乡土文化特色就是留住了“乡韵”,记住了“乡愁”。乡村景观的建设离不开当地村民的积极参与。在建设中尊重乡土文化,一方面可以重振乡村精神,另一方面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使当地居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投身到当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去,保证乡村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乡村景观的面貌和特色。当前,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由于一味追求现代化的升级改造,模仿所谓的示范村模式,造成乡村景观特色的缺失,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乡土文化的作用。作为地域文化的记载,乡土文化本身就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体现着当地人风俗习惯和审美习惯渗透到乡村景观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地聚落景观、生产景观、人文景观。因此,只有尊重乡土文化的地方差异性,才能真正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体现乡村景观建设的文化内涵。“美丽乡村”体现的不只是一种生态环境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乡村景观的建设不能仅仅是对乡村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一种外在物质形态的构建,还应该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满足它们深层次的艺术感悟以及文化诉求。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当地长期形成的乡土文化元素,并把它运用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去。

助力实现乡村景观建设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将极大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通过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建设地方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另外,通过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民俗工艺品生产基地等,推动现代创意农业的发展。开展以生态观光、田园采摘为主的农事体验和休闲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bnydxxb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2.html



上一篇:养老保障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下一篇:农民的福音,这个高产玉米品种又通过新的区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