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09/30]
-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投[09/30]
-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数[09/30]
-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栏[09/30]
-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刊[09/30]
基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实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测量学、测树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1]。森林培育学实习是验证、巩固或者提升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关键环节
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测量学、测树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1]。森林培育学实习是验证、巩固或者提升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关键环节。能够使学生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容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基层林业人才缺口,快速独立开展林业工作奠定基础。问题解决能力属于实践能力的一种,早在19世纪,欧美学者就开始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当时被视为一种机械的、系统的、抽象的技能[3]。随着专家们对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4],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梅耶与加涅等专家对问题解决能力提出过模式。通过针对性地开展问题解决能力实践,不断改进森林培育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效果和实用性,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林学创新型人才,快速胜任基层工作,解决林业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森林培育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1.主观能动性体现差。主观能动性强,可以自己主动地进行相关的实习作业,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但很遗憾,目前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实习的过程基本是按照老师所安排的内容,一步一步去做,而不去思考为何去做[2],甚至实习结束后对每项实习内容的目的意义都无法回答。
2.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森林培育实习积极性不高,无兴趣度,不少学生以获得学分为首要目的,思想上对实习非常不重视,甚至有偷偷缺勤情况的发生。
3.实习评价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实习成果和考核方式方面。目前的森林培育实习采用5—6人小组制,小组为基本单元,提交实习报告为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凸显学生个体参与程度与实践效果,这就给“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等提供了温床,极容易滋生实习不参与、报告不认真等“偷懒”现象[5]。
4.实习内容及方式亟待更新。实习内容的安排与课程内容、实习地点现状、森林培育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实习内容也应该不断更新调整。另外,实践实习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授课应该有本质的差异,但很遗憾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更新速度都较慢,无法将林业前沿内容及时落实到实习过程中来。
5.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内容丰富多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开发拓展能力和实践经验,但目前师资人员较少,扩展能力相对不足。
二、“森林培育学”实习改革探索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在“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要注入“强能力”的元素,要依托市场所需,根据社会的需求构建人才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结构,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如日本、美国等对于林业、农业等资源性专业均和后期的市场利用紧密结合[6,7],大大延长了人才培养链条。
2.规范实习制度。在原有实习规范的基础上,增加2个环节。首先出发前,要进行实习动员。由辅导员召集本次实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组织一次动员大会,动员会上重点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不可重复性,提高实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规范学生请假制度,学生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必须参加。其次,在原有专业老师带队的基础上,实行辅导员随行制度,监督学生们的出勤情况。
3.更新《实习指导书》,规范实习内容。《实习指导书》是学生开展实习调查的重要参考资料。原《实习指导书》主要介绍了每一项实习内容的目的意义、实施步骤和完成该调查内容采用的方法,但对该实习活动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不明确。因此,在林业知识、林业方向等飞速革新的大背景下,在当前实习课程科目增加、课程学时缩减的新形势下,要对《实习指导书》进行更新。
新《实习指导书》将综合调查性内容和规划设计性内容相结合,将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方案相结合;实习内容要因林业技术革新、实习基地调整等按2年度更新1次的频率进行更新;每项实习内容将“实际问题介绍”作为纲领,共同完善河北农业大学技能培养方案中的“森林培育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在实习中锻炼、在锻炼中探索、在探索中求新的精神。
4.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调整实习模式。为了将课堂所学理论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林业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8],教学方式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实习模式由“验证性”向“综合性”和“创新性”转变,即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按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该问题,确定实验步骤,经过分析讨论形成可行的设计方案和研究技术路线,经过与老师交流沟通认可后开展实验,最后形成实验技术报告。期间,选择相应的工具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通过微信、GPS等手段进行位置共享,并进行作业照片共享,达到实施监督的目的。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bnydxxbzz.cn/qikandaodu/2020/1010/346.html
上一篇:“农机学者”张晋国
下一篇:健步走在产业扶贫路上 ——河北农业大学孙建